手机版

手机扫一扫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佛法修行 经典语录 64则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6 10:49:45    

1.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。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《华严》

2.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。胜净明心,本周法界。不从人得。《楞严》

3.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名中道义。《中观》

4.诸法不自生,亦不从他生,不共不无因,是故知无生。《中观》

5.一切浮尘,诸幻化相,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。幻妄称相,其性真为妙觉明体。如是乃至五阴六入,从十二处,至十八界,因缘和合,虚妄有生,因缘别离虚妄名灭。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。常住妙明,不动周圆妙真如性。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,了无所得。《楞严》

6.诸佛如来,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《观经》

7.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,身心圆明,不动道场。于一毛端,遍能含受十方国土。《楞严》

8.根本性离,毕竟寂灭。《宗镜录》

9.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《金经》

10.法界缘起,诸识熏习。《宗镜录》

11.知幻即离,不作方便;离幻即觉,亦无渐次。《圆觉》

12.理则顿悟,乘悟并销;事非顿除,因次第进。《楞严》

13.法外无心,心外无法。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。

14.一切世间诸所有物,皆即菩提妙明元心。心精遍圆,含里十方。反观父母,所生之身,犹彼十方,虚空之中,吹一微尘,若存若亡。如湛巨海,流一浮沤,起灭无从。了然自知,获本妙心,常住不灭。《楞严》

15.纵使经百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

16.色心诸缘,及心所使诸所缘法,唯心所现。汝身汝心,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。云何汝等,遗失本妙,圆妙明心,宝明妙性。认悟中迷。晦昧为空,空晦暗中,结暗为色。色杂妄想,想相为身。聚缘内摇,趣外奔逸。昏扰扰相,以为心性。一迷为心,决定惑为色身之内。不知色身,外洎山河虚空大地,咸是妙明真心中物。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。唯认一浮沤体,目为全潮,穷尽瀛渤。《楞严》

17.若弃生灭,守于真常,常光现前,根尘识心应时销落。想相为尘,识情为垢,二俱远离。《楞严》

18.知见立知,即无明本。知见无见,斯即涅槃无漏真净。《楞严》

19.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《金经》

20.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《金经》

21.刹那灭却阿鼻业,了得万法本来空。

22.我身本不有,憎爱何由生。

23.三心不可得,万法缘生,缘无自性。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

24.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。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。《楞严》

25.弃生灭,守真常,常光现前。《楞严》

26.脱粘内伏,背尘合觉,耀性明发。《楞严》

27.一切众生,种种幻化,皆生如来圆觉妙心,犹如空华,从空而有,幻华虽灭,空性不坏。《圆觉》

28.如来因地修圆觉者,知是空华,即无轮转,亦无身心受彼生死,非作故无,本性无故。《圆觉》

29.菩萨之心,心常空寂,无诸妄念,不生不灭,不动不摇,即是清净心也。——李文会

30.觉诸相空。心自无念。念起即觉。觉之即无。——圭峰禅师

31.六根运用。一切施为。尽是法性。——马祖

32.若能了悟人法二空。无诸妄念。心常空寂。湛然清净。更不留纤毫滞凝。即是见性。——李文会

33.赤肉团上,人人古佛家风;毗卢顶门,处处祖师巴鼻。——圜悟禅师

34.一切万法,皆从心生。心无所生,法无所住。——六祖慧能

35.有物先天地,无形本寂寥。能为万象主,不逐四时凋。——傅翕大士

36.修持就是要解脫物質世界的束縛,解脫身心的煩惱,追溯回身心根源,自性清淨。——南怀瑾

37.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,由坚执持远离心故,心如幻者,亦复远离,远离为幻,亦复远离,离远为幻,亦复远离,得无所离,即除诸幻。《圆觉》

38.居一切时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亦不息灭,住妄想境不加了知,于无了知,不辩真实。《圆觉》

39.一切佛法,总不用学。但学无求无着。无求即心不住。无着即心不灭。不生不灭,便是佛也。若见自性,本自具足。是清净人见。——黄檗禅师

40.先择死生根本,依不生灭圆湛性成,以湛旋其虚妄灭生,伏还元觉,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,然后圆成果地修证。如澄浊水,贮于静器,静深不动,沙土自沈,清水现前,名为初伏客尘烦恼。去泥纯水,名为永断根本无明。《楞严》

41.不求而自得,无求无顿成。《宗镜录》

42.于心无事,于事无心。来者事生,去者事灭。

43.夫见性之人,十二时中,凡遇逆顺境界,心即安然,不随万境所转。——逍遥翁

44.文殊师利云:「都无染著,意不舍离。见如不见,闻如不闻。心境空寂,自然清净。

45.不起一切贪嗔,是能吸四大海水。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。于一切境,不惑不乱,不嗔不喜,刮削并当,得清净。是无事人。——百丈禅师

46.无忧、无悔、无怨,洞察、离执,活在当下。

47.見了就作,作了便放下,了了有何不了;慧生於覺,覺生於自在,生生本是無生。

48.大学之道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《大学》

49.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《大学》

50.出息不随万缘,入息不居阴界。命蒂原来在真息,照体长生空不空。

51.五蕴身非有,四大本来空。将头临白刃,一似斩春风。——僧肇法师

52.诸佛清凉月,游于毕竟空,众生心水净,诸佛影现中。

53.与其贪境,不如守心,心常在定,可以夺境。——李炳南

54.常想病時,則塵心漸減,常想死時,則道念自生。──梅南寫

55.十不求行:念身不求无病;处世不求无难;究心不求无障;立行不求无魔;谋事不求易成;交情不求益我;于人不求顺适;施德不求望报;见利不求沾分;被抑不求申明。

56.心随万境转,转处实能幽。随流认得性,无喜复无优。

57.崇高必堕落,积聚皆消散,合会终别离,有命咸归死

58.不着诸相,谓之彼岸。若着诸相,谓之此岸。《金经》

59.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。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。如是渐增。闻所闻尽。尽闻不住。觉所觉空。空觉极圆。空所空灭。生灭既灭。寂灭现前。《楞严》

60.若人心常清净,不向外求,任运随缘,一无所得行住坐卧,与道相应,是名庄严佛土。——李文会

61.心佛颂云:佛即心兮心即佛,心佛从来皆妄物。若知无佛复无心,始是真如法身佛。

62.学道之人。但只了悟灵明之心。是谓本源。本源就是本来的面目。所以念念妄想。皆为尘垢。勿令染著。久当证知清净法身也。——逍遥翁

63.法界圆融体,是我一念心,我今念佛心,全体是法界。

64.若人了知佛,及佛所说法,则能照世间,如佛卢舍那。《华严》

返回顶部